七一社区        注册

西藏村(居)“两委”换届工作主要政策解析

强基固本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014年10月24日15:07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强基固本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二、区党委关于村(居)“两委”换届工作的主要政策要求

这次村(居)“两委”换届工作,提出了许多有别于上届换届的政策、原则和要求,主要体现在吴英杰常务副书记和梁田庚常委的重要讲话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党的领导。区党委要求,各级党委自觉把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和把关作用,贯穿到设立村(居)“两委”换届组织机构、开展相关人员培训、组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动员选民登记、组织大会选举等全过程,体现到选准人、用对人、管好人的每个环节,牢牢掌握换届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这条原则,包含了五层含义。第一层,区、地市、县、乡镇各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都必须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纪委、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参与,自治区、地市都要成立换届指导检查组,从督促检查上体现和落实党的领导;第二层,各级换届工作人员培训都要由组织部门牵头,让换届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党领导换届工作意识,并落实到换届实践工作中,体现在换届工作人员的行动上;第三层,县乡村党组织要把好关,推选坚决跟党走、政治立场坚定的群众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并适当推选一些不是村委会班子人选的党员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牢牢把握对村委会选举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第四层,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组织党员群众搞好登记,积极参加选举;第五层,党组织要主导“两委”人事方案的制订工作,要把好人选的政治关、条件关、结构关,做好党员群众思想工作,明确告诉群众选什么样的人,不选什么样的人,引导群众选跟党一条心、坚决跟党走的人,确保人事方案得到群众认可。

2、坚持等额选举。区党委要求,各地认真执行各项政策法规,严格程序、严密操作,对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一律实行等额选举,努力实现党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相统一。

这条原则,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确定“两委”初步人选和制定人事安排方案时,都要按“两委”班子职数确定,不搞差额;第二层,在“两委”班子选举时,按照确定的人事安排方案进行选举,不让党组织确定的人选落选。

3、合理确定村(居)“两委”班子职数。对人口多、发展稳定任务重的村(居)可适当增加“两委”职数。

这条政策较上届有所区别,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绝大多数情况下,村(居)“两委”班子职数保持不变,不能突破5-7人;第二层,对一些人口超过1000人以上、发展维稳任务重、情况复杂的村居,可适当增加1-2人。具体情况要通过地市研究,说明原因情况,报自治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和区财政厅审批后方可增加。

4、统筹 “两委”班子人选。区党委要求,各地在酝酿人选时,通盘考虑村(居)“两委”班子人选。提倡村(居)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居)委会主任,鼓励“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这条原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层,在制定人事安排方案时,对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及“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要一并考虑。第二层,在选择“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人选在群众中的认可度,确保党支部成员顺利通过村委会成员的选举;第三层,书记和主任能不能“一肩挑”,要看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但考虑到不突破“两委”职数(5-7人),必须选择一部分“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5、优化班子结构。区党委要求,坚持“老中青”三结合,注重保留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作用发挥好、表现突出的老同志,注意充实一批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懂法律熟悉政策的后备干部。

这条原则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老中青”三结合是一个总体安排,总的原则,是我们多年的经验总结,是在实践中被证明可行的结构模式,必须坚持;第二层,要确保绝大部分作用发挥好、表现突出的老同志继续留任,同时又要注意选拔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懂法律熟悉政策的年轻干部。

6、加大女干部选拔力度。区党委要求,重视选拔女干部,确保每个村(居)“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同志。

这条原则要求各地坚持“专职专选、定位产生”,努力实现每个村(居)有1名女性进“两委”班子。

7、严格人选条件。区党委要求,进入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或预备党员;书记、主任原则上应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坚持把政治坚定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条件,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坚决跟党走、群众基础好、维稳能力强,能为群众带来希望、能带领群众致富、能带出全村和谐的优秀人员选进“两委”班子。

这条政策是区党委新提出的,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层,“两委”班子成员必须是党员,预备党员也可以,这是区党委提出的一个硬杠杆,也是进入“两委”班子的基本条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带有普遍性和特殊问题无法落实的,由地市委会同指导检查组,把有关问题和原因说清楚,单独形成请示报自治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第二层,对书记主任的文化程度要求是原则性的,最好能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第三层,要把握好政治标准和条件,这些条件是并列的、同时具有,不能只符合一个或则一些条件。其目的只有一个,选出的人政治可靠、能力强,坚决贯彻执行党组织的决定。

8、拓宽选人视野。区党委要求,优先从党员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复员退伍军人、优秀“双联户”户长、民族通婚家庭、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退休干部职工中推选村(居)干部。注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两委”班子,符合条件的可按程序推选到书记或主任岗位上。

这条原则明确了选人的渠道和范围,较上届增加了从优秀“双联户”户长、民族通婚家庭、退休干部职工中选拔,希望各地注重从这些符合条件的人选中,推选优秀干部。

9、多渠道配强班子。区党委要求,本村(居)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从毗邻村(居)推选干部交叉任职,或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居)任职,或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不参加选举直接进入党支部班子,主要协助书记开展工作;对班子薄弱一时选不到合适人选的,第一书记切实负起责来,主动作为。

这条原则较上届增加了从毗邻村(居)推选干部交叉任职,或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村(居)党支部书记两种渠道,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对本村(居)没有书记合适人选的,到底采取哪种形式,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而定。第二层,特别对从毗邻村(居)推选干部交叉任职,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作硬性规定。第三层,明确了第一书记不参加选举,直接进入“两委”班子。这样做,有利于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明确了第一书记责职定位,就是协助书记开展工作,对班子薄弱一时选不到合适人选的,暂时主持工作,待选出书记后再协助书记开展工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袁璐、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