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组织人事

公务员跨部门转任难如何破解

——合肥市市直机关公务员交流轮岗五年观察
2013年04月26日16:3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我有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张曙和:2012年转任

转任前:合肥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处长

转任后:合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察室主任

我是刚转任的干部。3月29号,我们教育局局长亲自把我送到了新的单位,现在已经开始了新岗位的工作。

我觉得跨部门转任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对干部自身的成长很有帮助。我在教育系统工作了近20年,工作经历比较简单,这次转任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工作领域。

我对监察工作原来有一定的了解,教育局也有监察室。但和国有资产的监察工作肯定要求不一样,我现在需要补充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这几天岗位确定下来以后,我就在网上看各个大学的在职招生简章,想学一个经济类的专业。不只是为现在的岗位做准备,还要为将来新单位的内部轮岗做准备。

我过去的一位老师,不知从哪儿知道了我交流的事,打电话给我,说还是你们公务员好,我当了一辈子老师,想出去也出不去。我觉得转任工作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用人导向。

如果说对转任工作的建议,我想可以组织转任后的公务员进行集中培训。一方面可以给公务员们进行心理调适,让公务员更好地适应新岗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转任公务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五种交流方式提高公务员交流积极性

张大勇 周永洪

2012年开始,重庆市首次在全市工商、质监、食药监系统中启动公务员跨部门交流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三个系统间已成功交流干部120人。

开展这项工作时,重庆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干部交流动力不足:

一是参与部门有顾虑。长期以来,市级部门干部的培养和管理一般以部门为主,干部部门所有的观念比较强,很多单位不愿将本部门优秀人员推出去,也担忧接收进来的人员素质不高。同时,受干部编制和职数限制,个别部门对推进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思想存在顾虑,担心交流进来的干部挤占了本单位编制和本单位人员的晋升空间,部门利益观念较重,从而增大了跨部门交流的难度。

二是参与人员有担心。有的干部把交流看成是工作没有干好,是受排挤和惩处;有的对自己胜任新工作的信心不足;有的不愿打破已有的环境圈和人际交往圈;有的担心到一个新部门需要从头开始,人生地不熟,怕不被接受,影响进步;有的担心自己参与交流如果没有交流出去,会被单位领导认为不安心工作,会被“穿小鞋”,受责难。

三是部门条件有差异。工商、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虽然业务相近,但三个部门之间的干部晋升机会、工作环境和经济待遇等,也有一定的差异。“好”部门的干部不愿到待遇“差”的部门,强势部门的干部不愿意到一般部门。并且有的干部担心新单位的福利待遇会降低,有的担心自己会被安排到乡镇的派出机构,有的担心自己会承担更苦更累的工作。这些差异,给干部带来了一些顾虑。

面对以上问题,重庆市从培养锻炼干部的角度出发,根据全市工商、质监、食药监系统干部队伍情况,确定了提拔性转任、培养性转任、保护性转任、回避性转任和跨部门互派挂职5种转任形式。

一是采取提拔性交流方式。这种方式提高了干部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也能保证各参与单位在竞争性交流中选拔到素质较高的人才。

二是各参与单位实行对等交流。各单位交流出去多少人,就要接收多少人,并且有相互选择交流人员的权利,保证了各单位编制、人数平衡,也破除了“好的出去,差的进来”的担心。

三是实行同区域交流。即将交流范围选择在本行政区域或相近区域进行。

四是先挂职,再确定是否交流。交流部门之间互相选择部分干部实行互派挂职,半年后再根据本人意愿与双方单位意见研究是否转任。

五是探索跨部门跨区域竞争上岗。

(作者单位:重庆市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处)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