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普通公务员没给义乌聘任制公务员的高薪点“赞”——

焦点关注:想挣钱 别来当“小”公务员

现行公务员体制人满为患,缺乏流动与退出,影响了效率的发挥;相关利益的固化,肌体逐渐呈现僵化、刻板、官僚。只有改革,才能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贪者究。

2014年05月13日15:24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焦点关注】想挣钱,别来当“小”公务员

技术人才招录也“逢进必考”显示制度僵化

在不断完善公务员考录机制后,“逢进必考”确实堵住了很多招录“黑幕”。但在公务员进入机制中,录取的不公平性依然为人诟病。

“考试提高了暗箱操作者的门槛,但不可能完全堵住这一漏洞。”李晓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因为“那个人”没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某些职位等待他考上之前一直没有招录人员。

对于义乌高薪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引发的热议,浙江省委组织部回应说,在当前公务员“逢进必考”的高门槛限制下,聘任制公务员是打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另外通道。针对的是义乌在电子商务、港务管理、物流等领域专业性人才紧缺的实际情况。

不少专家也认为,现有公务员招录制度不够灵活,聘任制出台,主要就是解决分类管理的问题,为技术人员进入公务员畅通渠道。

记者在赴湖北、内蒙古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因为人手不够,许多地方会使用“三支一扶”大学生和借调人员甚至聘用社会人员。他们往往在3年左右实际工作过程中适应了岗位需求,单位也付出了培养成本,但因“逢进必考”堵“黑洞”之外的副作用,经过锻炼的“所需之人”可能无法通过考试,错过被选中。

湖北人社厅的一位官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地方一所较为偏僻的医院三年多时间培养了一位“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业绩很突出,但是在考试中考了第二名。结果一出来,该医院的院长先于这名学生痛哭起来,“培养一个好苗子太不容易了”。

北京一家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领导告诉记者,目前整天想办法如何绕过公务员考试招人:“我们需要的是有个性的专业人才,好多人专业突出,但是通不过以平衡性、基础性为主要特点的公务员考试。”这名领导把招考条件提到了博士,博士属于引进入才,不受公务员考试限制。

离开多因“升不上去”?

李潮和妻子都在国家部委工作。在单位,像李潮这样的双职工家庭不少,而且很多人如他们一样,都出自地方公务员家庭。

李潮是2000年本科毕业,已经工作14年.但他仍然是正科级,“升职无望”,没有一个“长”字儿。

他数年来几乎没有休息日。可在办公厅这样的非业务部门,上升空间有限。李潮所在部门五六年没有人升职,2012年,好不容易,处长熬成了副厅长,然而,一个从事业单位过来“升职”的“大哥”当上了处长。人家比李潮“熬”的年头更长。

更郁闷的是,副处长,甚至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副调研员都没有他的份儿。因为部门已经积攒了7~8个比他年纪要大四五岁,甚至七八岁的大哥大姐,一个副处长,一个副调研员,一共2个职位不够他们分的。

一直在非业务部门工作的李潮,交换到其他技术部门升职的可能性非常低。

这几年,同部门跟李潮年龄差不多的人,升职只有一条通道,就是被选中“当秘书”,做几年之后一般会提拔“副处长”,会腾挪一下地方,进而当上“处长”。显然,身高一米八十,相貌堂堂,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李潮,阴差阳错,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

最近,心灰意冷的他在跟猎头公司接触,准备跳槽。“升不上去,就去挣钱呗。”

据方中描述,公务员离开队伍,很多原因就在于升职无望。少数是有极好的发展机会。方中是交通部的一名处长。

对于之前媒体报道的公务员因为从去年至今,一根葱都没发,出现“辞职潮”。方中说,可能是因为交通部门和市场联系非常紧密。他们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离开公务员队伍,多是去国有大企业和外资企业。对方看中他们在规划设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行业资源,一般都是高薪挖走。走的人也基本属于享受完分房等公务员福利,再升职前景机会不明确这一类。

此前记者专门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他说,从他们掌握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国家机关,都不存在辞职潮的问题。但是公务员作为一个职业,肯定有进有退,并不像外界所传“一潭死水”。但他也表示,相比其他职业,公务员的流动性确实非常小。

不少专家在回应公众对聘任制公务员“瓷饭碗变铁”担忧时也认为,不管解聘与否,和传统公务员相比,聘任制公务员存在可能解聘的机会更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