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
窗口单位做到真便民,就要在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平台建设,提升窗口部门进驻率、项目进驻率、事项授权率,使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涉及多个部门的事,减少民众在部门间跑程序。拓展服务方式。尝试应用更多载体,如网络在线、移动终端等进行服务,坚持为困难群众上门服务,使群众无需跑腿解决问题。推行延时服务、午间值班制,为工作时间不能来的群众提供方便。实行预先告知提示、进行预约服务,确保群众急需办理的重要事项如约进行。(江苏省仪征市委组织部 王晓)
拒绝伪转变
有群众反映,现在到某些窗口单位办业务,门开着,人也在,态度很热情,说话也客气,但要么多头重复管理,上演“人在证途”;要么被告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之后便石沉大海……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即使脸上堆满笑容,群众也不会“买账”,因为关键是要“事好办”。
要把“方便群众”贯穿始终。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程序繁琐、手续冗杂、环节众多的事项分清理顺、化繁为简、逐步优化,消除部门权力“自留地”,倡导业务办理一站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培养群众感情,真正从内心深处想为群众服务;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踢皮球”、“中梗阻”、“潜规则”等现象从严从重查处,对其中的典型案件及时通报,真正让效能发生“质的转变”。 (山东省寿光市委组织部 桑德春)
多些“温馨提示” 少些“概不负责”
一些窗口单位墙上会有“每月底为办理高峰,在时间允许情况下,请您尽量避开高峰期前来办理业务”等提示,这样的提示亲切务实,是实实在在的“温馨提示”。然而也能在一些窗口单位看到“钱款当面点清,离开概不负责”或是“随身物品注意保管,遗失概不负责”的标语,看似将提示高高挂起,实质上是在表达事不关己,让群众感觉到冷漠。群众可能是远道而来,可能是不完全了解办事的程序,难免出现疏漏,若真心为群众考虑,有一句提示即可,又何必加上概不负责?
除了“概不负责”,一些窗口单位不乏“这里办不了,你找其他单位吧”、“下班了,明天再来吧”等“服务忌语”,折射出的是脸难看、话难说、人难找的衙门作风,本质上还是官僚主义。杜绝服务忌语,就要下力气解决好认识问题,把“官本位”转化为“民本位”,把群众当做亲人。多一点承担,少一点推诿;多一点配合,少一点扯皮;多一点认真,少一点随意;多一点体贴,少一点脾气,让群众有温暖如家的感觉。(宏伟翼 田思思)
![]() |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