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句话在基层广为流传。
群众到底如何看待基层干部?拨开社会上对基层干部的种种误读,群众普遍反映,基层干部还是值得信赖的。这份信任从何而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信任源自于基层干部在群众眼中的三种身份:亲人、能人、公道人。
信赖源自为民之心
2012年1月,来自新疆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唯一一个汉族家庭的刘国忠,第四次当选科克墩村党支部书记,仍然是全票。换届之前,61岁的刘国忠本打算就此卸任,陪陪因为忙工作疏忽多年的家人。村民听说后,竟集体跑到乡里“上访”,说“我们不能没有刘书记”。这份十足的信任从哪儿来?村民们说:“刘书记把我们当自家人,他是我们科克墩的儿子。对亲人,当然信任!”
群众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群众是基层干部最坚实的“靠山”,只要把群众放在心上,真心关爱群众,真正给群众办事,就能赢得信任。得到群众信赖的干部,说话就有人听,干事就有人跟。
2013年春天,贵州镇远县暴雨引发洪灾,舞阳镇东关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明华接到紧急通知,组织人员抢险救灾。召集社区民兵应急分队50多人到武装部集中,只用了不到23分钟。江明华的经验是:“平常多关心群众,关键时刻大伙就支持你。”
获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小事、实事、难事做起,全心全意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干部心中惦记着他们。
在四川巴中市恩阳区尹家乡大垭口村,大学生村官张雪梅身患癌症仍隐瞒病情坚守岗位,刚做完化疗顾不上多休息就冲上抗洪抢险一线。在湖北安陆市,农技推广中心原副主任周小贺跑遍了全市所有村组,每年进村入户进行植保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超过200天,有时一天要跑8个乡镇,脚肿得难以下地。在江西芦溪县宣风镇,司法所副所长杨斌圣听说本地农民在厦门打工时发生意外造成瘫痪,承包商却只赔偿三四万元,亲自赴厦门奔波一周多,争取医药费用和伤残补助共计33万元。
把群众当亲人,除了关爱大多数人、帮助困难家庭,对“刺头”也不能放弃。“父母不会因为孩子不长进就不管他,带他们走上正道才是真亲人。”福建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说,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所有村民都靠正当劳动致富,才是全村真富裕。
信赖源自务实之能
信任源自胜任。奋战在改革发展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是值得充分信赖的,是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得力尖兵,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石。
在广大农村,“腰包鼓起来”是百姓最大的期待。基层干部赢得群众信赖,首先要具备谋求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众多事实证明,“致富能人”更能获得群众信服。
被誉为“塞北第一村”的河北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就是如此。20多年来,每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范振喜都是全票当选书记。即使因病住院不在选举现场,依然全票当选。村民们都说:“没有范书记,就没有周台子的今天。”
![]() |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