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置在阳光下
什么样的年轻人,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干部形象”?工作能力和为民情怀,显然不可少。
而对于这些“火速提拔”的年轻干部,公众质疑的其实也并不是年龄,也不仅仅是身世,而是选人用人过程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说白了,被提拔者本人到底是不是凭真本事上来的?
当官就要为民谋利,也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领导干部子女,只要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又有为民服务心,且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进行公开选拔,为什么不能用?!质疑官员子女的升迁,也不是说官员的子女就不能当官。相反,有些官员的子女因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确有真才实学,也想干一番事业。只要严格按照程序,保证选拔干部的过程公开、透明,每一个选拔环节都按章办事,那么,无论是谁被提拔,都是有说服力的,都应该能够经受得住民众挑剔的眼光。
就像有的网友评论说:“年轻干部提拔不是‘洪水猛兽’,当前80后的县处级干部,放眼全国也绝不是一个两个,前段时间被炒得火热的甘肃武威县焦三牛不就是吗?为何同样的‘火箭式’提拔,同样的公众质疑,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才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焦三牛、徐韬这两位天之骄子都是破格提拔,不同的恐怕就在于程序是否严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正步”。农民出生的焦三牛在报考时通过了初审、复审、笔试、面试、差额考察等7个环节的筛选,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徐韬则有两次“耐人寻味”的抄小道。
“如果徐韬提拔的每一个环节也都经得起推敲,我们一样欢迎这样的年轻干部。”这位网友的话代表了多数人的心声,而选拔干部的程序和信息公开,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信息公开是中央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近年来‘破格’提拔事件所带来的舆论关注,反映了一些地方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方面的欠缺。随着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加快,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是大势所趋,才能构建起和谐的社会秩序。”专家这样支招。
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吴辉:干部年轻化作为我们党用人的一项重要原则,近年来在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但是干部任用制度的关键是程序是否公正透明,“年轻化”不能成为违规提拔干部的借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参与、知情、监督诉求越来越强烈,对选人用人中存在的问题格外敏感,监督干部任用的渠道也开始多元化。公众积极参与人事制度监督,一方面说明改革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说明干部人事制度还存在一些漏洞。公众缺乏对当事人背景、能力和当选程序的了解,就会引发猜疑,质疑的核心是人事制度的透明度。(记者何苏鸣 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报道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