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组织人事
破解公务员平时考核难

广东公安机关“工作执法一网考”路径解码

杨晓冬
2013年05月24日13:3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如何破解指标科学设计难

考核方案量身定做

派出所、刑侦、交警、出入境、消防、边防……,广东省有15万民警,涵盖了10多个警种,每个警种又有众多不同的岗位,工作要点千差万别,对每个岗位,究竟考什么才能考得科学合理,才能考到点子上?

“按照省、市、县、基层所队4级,我们开展了考核指标库建设。”广东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李华振介绍,省厅指标库共设置了公共指标、行政案件办理、刑事案件办理等28个大类5428条指标,涵盖了公安的主要业务。市、县、基层所队可以根据岗位按需选用上级部门的考核指标,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增设个性化考核指标。

在“三考合一”体系中,工作绩效自动考的考核指标又被细分为核心工作、日常工作和考核小组评议三项,并分别被赋予60分、30分和10分的得分上限。

“比方说,在派出所,案件办理岗位民警的核心工作是逮捕数、破案数、刑拘数、强制隔离戒毒数,我们就设定完成这些工作可以得60分。而像讯问、制作法律文书、走访调查等等就设定为日常工作,完成这些最多能得30分。还有10分掌握在考核评议小组手中,考核小组会根据民警的表现决定给多少的分值。”广东省公安厅治安局局长郑泽晖介绍。

每个基层所队都可以对指标库中的任何一条指标设置不同的分值,也可以在制定考核方案时根据当前任务情况调整分值,这样每个岗位的考核方案就可以实现量身定做。

“以前派出所靠吹哨子出工,集合后才能逐一安排民警每天的工作,现在靠考核这个‘指挥棒’,民警只要看到考核小组对其核心工作设置的分数,就可以知道自己下个月的工作重点。”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郭华对如何用好这个“指挥棒”深有体会:“比方说,下个月想加强某个区域的治安防控,只要在考核方案中把这项工作的分值提高,这样不用敦促,负责这项工作的民警就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压案情上。”

如何破解平时考核激励难

考核结果“三挂钩”

“考评数据网上抽取、考核项目网上进行,考核分值网上生成,考核结果网上公布”,这样的模式使平时考核工作实现了“网上考、日常考、人人考、透明考”。

“以前每到年底考评,最头疼的是把‘优秀’给谁。现在就简单多了,民警干多干少看他的工作绩效就行,干好干坏查他的执法质量就行。现在我们评优秀、发奖金,都依着考核结果来,让民警切实看到干与不干绝对不一样。”起湾派出所所长廖翔说。

“一网考”能否持久,能否得到广大基层民警的欢迎,关键是看结果能否与民警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为此,广东省公安厅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将“一网考”的考核结果与民警的经济待遇、评先评优、提拔晋升实行“三挂钩”。

目前,广东省厅、21个地级以上市公安局均制定了“一网考”结果使用规定,121个县(市、区)公安机关和85个非行政区划公安分局全部实现了由政府财政保证的“一网考”专项奖励金,每月根据民警考核结果分档次发放。

2010年以来,广东省共有2391名民警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942名民警因“一网考”不达标被取消提拔晋升资格,4112名民警因考核排名靠前得到优先或破格提拔。

在“三挂钩”的基础上,一些地方将考核结果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我们将绩效考核结果与经济奖励、提拔晋升、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警衔晋升和入党进行了‘六挂钩’。按绩施奖之后,民警的执法、服务积极性明显提升。”中山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梅文伟介绍,比如看守所,实施“一网考”后,民警安排提审的时间平均由过去的30分钟左右,缩短到10分钟左右。

广州越秀分局人口管理大队大队长陈长江对民警的变化也有最直观的感受,“以前每到办证高峰期,我们出入境管理部门都必须从其他岗位抽调民警补充前台警力,才能完成受理任务。推行‘一网考’之后,民警从等活干变成抢活干,即使是高峰期也不用再抽调人了。”

“‘一网考’系统最重要的是‘接地气’”,广州荔湾区公安分局昌华派出所副所长刘奕鹏说,民警也有少量的工作,无法通过业务系统开展,比如,送犯人去拘留所,到一些场所巡查,去学校走访,这些需要民警手工录入工作日志。“一网考”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手工录入相对较多,有的民警嫌麻烦。随着警务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能与“一网考”对接的业务系统越来越多,手工录入越来越少,民警的接受度也更高了。

广东省公安厅对“工作执法一网考”的应用还在不断深化。现在,公安厅又在推广使用“警务通”,可以像手机一样随身携带,也与“一网考”实现了对接。民警到哪儿走访了,可以用“警务通”进行拍照或记录,并能实时计入考核成绩。这意味着,广东省公安厅对民警每天工作痕迹的记录将更加客观,考核也将更科学准确。

目前,广东省、市公安机关共有107个业务系统与“一网考”系统实现对接,多数单位的大部分考核数据可以通过系统自动抽取。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