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中组部出台《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要求学员在校期间及结(毕)业以后,一律不准以同学名义搞“小圈子”。搞“小圈子”有什么危害?“小圈子”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表现?怎么防治“小圈子”?我们邀请部分组工干部和专家进行讨论。

“小圈子”大危害
“小圈子”的本质是公权与私利的结盟,是个人私欲膨胀的产物。“圈子”虽小,危害甚大。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对山头主义提出了批评。邓小平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
“小圈子”往往以干部手中权力为纽带,加入圈子的人或为官职、或为求财、或图方便。领导干部一旦产生圈子意识,考虑问题围着圈中人的利益转,选人用人先看是否同圈、同乡,就谈不上公平公正。“小圈子”的核心成员大多是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结“圈”之人心态各异,但目的无非是为了从“小圈子”里获得好处,小圈子下面往往暗藏着腐败堕落。“小圈子”强调部分小团体的利益,是派性的表现,与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格格不入,破坏党内团结,败坏党风政风。“小圈子”讲究“圈里圈外不一样”,只要是圈中人,难办的事变得好办,不能办的事变得能办,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影响社会公平公正。
——四川绵竹市委组织部 杨松
人情文化催生“小圈子”
中国是个非常讲人情的社会,讲战友之情、同学之谊、老乡之好、朋友之缘,这是人之常情。但若把握不当,就会走上“小圈子”的歧路。“小圈子”的形成往往披着感情的漂亮外衣。别有用心的人以老乡会、同学会、节日会等由头拉帮结派,一些领导干部常常出于感情、碍于面子参加,不知不觉中被拉入“小圈子”。
另外,中国人讲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领导干部在任一方,总是要提拔使用一批干部。这些干部出于对领导培养的感恩,内心或多或少会产生“站队”的心理,投其所好,追随巴结,不知不觉形成“小圈子”。
——浙江台州市委党校 寇政文
管好权力是关键
“小圈子”大多依附公共权力而存在。要管住“小圈子”,就必须管好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管好权力,最好的办法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让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由“人管人、人管事”逐步向“制度管人、制度管事”转变。
要建立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制定“三重一大”工作制度和流程,将“三重一大”事项的提议、研究、决策、执行、监督流程规范化,杜绝一个人说了算。按照“一项权力建立一项制度”的原则,制定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图,配套相应的权力风险防控措施,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公共权力没有了徇私舞弊的空间,“小圈子”自然会不灭自亡。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委组织部 黄克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