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书记成长的三种模式
近期,我们对近100名乡镇党委书记的成长历程作了深入调查,从中发现有三种比较普遍的成长模式:
直线渐进式。大学毕业或参加工作以后,从基层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成长进步,没有出现跳跃现象。典型路线是:一般干部——副乡(镇)长——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乡(镇)长。根据统计,有83%的人经历了5个以上领导岗位的实践锻炼,78%的人参加过4次以上党干校短期培训,基本都在乡镇副职、乡镇长岗位上分别任职3年以上。这在百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占52%,其特点是经过多岗位实践锻炼,领导能力和知识积累扎实系统,任乡镇党委书记比较顺势;不足是成长周期相对较长,潜能损耗也较大,不利于在最佳年龄段进入乡镇党委书记岗位。
上下迂回式。干部参加工作之后,经过组织精心的统筹安排,有的被派下去任职或挂职锻炼,有的被选送到上级党政机关或先进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在台阶上上下反复几次。典型的线路有两种:(1)县直机关副科级干部——乡镇党政副职——镇党委书记;(2)乡镇党政副职——县机关副科长——县机关科长——乡镇正职——乡镇党委书记。这在百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占38%,其特点是干部经过上下多岗位锻炼,既有宏观决策能力,又有微观统御能力,领导经验比较全面;不足是,有的没有经过乡镇长岗位的锻炼,基层领导工作经验有些不够。
偶发跳跃式。干部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某些政策影响或工作需要,跨越一些经历和年龄段的台阶,直接进入较高层次的领导岗位。这有两种比较典型的线路:(1)团县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2)县直机关副科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这在百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占10%,其特点是干部成长周期短,潜能消耗小;不足是由于跨越的台阶大,干部经验和能力积累不够系统和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