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伟健
2012年12月24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公众代表参与评分
候选人既有压力,也能感受到公平和公正
殷利平是常州市武进高新区新城域社区居委会书记,也是这次选拔工作的公众代表。10月16日,她参与观摩“履历分析”环节。“履历分析现场有一块大屏幕,100多人的履历、打分都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殷利平说,“现场除了专家组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也都参加观摩,每位候选人都要经过细致讨论,最终确定分数。”
“他们打分看简历,要了解这个人的资历、经历、学历、荣誉等方面。”殷利平说,这次履历分析是对报名人选能力的一次综合评价,虽然只是一次观摩,但“说明选拔是公开透明的,是一种进步”。
按照程序,公众代表不仅要现场观摩监督,面试环节还要与候选人所在单位代表、特邀监督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一起组成公众评委,进行现场评定,评定占一定的分值。
公众代表刘虎被安排到参与综合面试环节。10月26日当天共设4个考场,刘虎参与的是市四套班子研究室副主任的职位。按照1∶4的比例,2个职位8名候选人参与面试。刘虎说,“现场除了专家组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等也都参与观摩,谁发挥得如何,一目了然。”
综合面试结束后,考官们打分,而刘虎作为公众代表也领到一张表。“每个职位4位人选,让我排个序。”刘虎说,“其实听了3分钟的个人观点阐述后,谁的能力比较突出,适合那个职位,我心里基本上就有数了。”
组织部门根据公众代表的排序结果折算成相应的分数。“这就不仅仅是观摩了,我们还参与到决策中去了。这种感觉很好。”刘虎说。
常州市新北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倪云泽参与了这个职位的竞聘,他回忆说,这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话题是“如何解决乌坎事件”。“这个题目对参与者的要求比较全面,我最后没能通过面试环节,应该与我在这个环节没有发挥好有关。”
这种做法不仅给人事选拔工作“去神秘化”,对候选人来说,既是压力,也能感受到公平和公正。虽然我最后落选,但我服气。
——常州市新北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倪云泽
开放领域还会扩大
公众代表将来可以参与年底考评打分
殷利平参加完观摩后回到单位,同事们对她作为公众代表的经历很好奇。“同事们最关心的是选拔怎么操作,公众代表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她说。
常州天合光能公司党务干事夏欢平也是一名公众代表,参与了综合面试环节。对这次参与,夏欢平感觉“挺不错”。“常州市委组织部的一些做法值得企业借鉴,比如履历分析,很专业,我们企业可以用到。”夏欢平认为,这次让公众代表参与选拔,增加了透明度。“如果不透明,普通人很容易怀疑干部选拔是不是有暗箱操作,现在我自己参与进来了,想法就不一样了。”当天,夏欢平还将这次活动的始末发到微博上。
“让公众代表参与进来,主要是体现监督和公开的作用。”常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张春福说,常州市委一直在干部人事选拔民主化方面进行探索。之前,常州的竞争性选拔中早已有了观察团,但主要是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由干部代表组成监督员。“这些代表有代表性,但还不够。”张春福说,“所以我们要让群众进来看。在人事工作的民主公开方面,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发展。”
虽然,常州的公众代表更只是像一个“观察团”,通过直接参与和了解竞争性选拔的流程、环节、标准等,打破选人用人的神秘感,但在常州市委来说,这样的公开还只是起步。“公众代表的角色不能仅仅止于观察,他们要更多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张春福表示,常州还将在更多选人用人领域引入代表,尤其是窗口单位,“因为他们直接与老百姓接触”。同时,对于选拔出来的干部,公众代表还要参与到他们工作的全过程,比如在年底考评时参与打分。
让更多的人参与干部任用过程,能实现更大程度的公正和公平,也给我们带来更大压力和动力。
——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张春福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