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成为百姓主心骨的,又何止赵海清。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面对危难,广大基层干部毫不犹豫地作出了生死抉择,前赴后继地冲上第一线,用血肉的肩膀,扛起千钧期待,带给群众以生的希望。
2013年7月,湖南发生特大干旱,三湘大地到处溪河断流、水库干涸。邵阳县诸甲亭乡龙井村党支部书记粟中情在抗旱中遇到“两难事”:一边是自家承包的鱼塘里3万斤鱼需要蓄水保命,一边是乡亲们的稻田等着抽水灌溉。为了乡亲,他毅然决定放干自家鱼塘里的水抗旱保苗,3万斤鱼因此晒成了“鱼干”。在益阳市安化县云台山村,村支书邓中跳“命令”在外做生意的儿子立即停止手上的工作,出资出力组织车队运水抗旱,他还自费请来专业人员指导农民抗旱保苗……
因为大旱,河床上一块刻有“民国甲戌旱到底”字迹的大青石裸露出来。目睹了众多干部的感人事迹,娄底市双峰县60岁的石匠李红胜,挥锤在青石上又刻下了“天灾天旱人困人忧,党情党恩民生民安”两行大字。“我要把干部为民的事刻在石头上,留给后人看。”李红胜说。
“这些基层干部,和我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在危难面前一跃而起,冲上一线?他们为什么宁愿自己吃亏,不让群众利益受损?只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百姓。老百姓怎么能离开他们!”网络上,一名网友的话,激起了一片共鸣。
促一方和谐——
身处一线,他们帮着群众想,围着群众转,用真情化解矛盾赢得百姓欢颜
在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副镇长、法律服务所所长杨斌圣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扎根乡村30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00余件,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乡村判官”。
竹垣村与庶桑村本来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然而,20多年来,两个村为了一片河沙结下了深深的积怨。一年,两个村因为争河沙又起纷争准备械斗。杨斌圣一路小跑赶到现场,直接找到领头的船主甘某劈头就问:“械斗是违法的,你不怕坐牢吗?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你老母亲、老婆儿子着想。你想过后果吗?”甘某把棍子一丢,抱着头不说话了。杨斌圣趁热打铁,把双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请到一起进行调解。两村长达20多年的对峙局面得以平息,两村还共同出资对河堤进行了加固。
“为老百姓能做成事,受到老百姓肯定和拥戴,这是最大的幸福!”众多和杨斌圣一样的基层干部,把双腿走细,把嘴皮磨薄,倾注真情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谱写了一首基层和谐之歌。
当前,我国改革步入攻坚期,基层干部面对的工作局面更加复杂。广大基层干部凭着责任和良知,坚守在改革的主战场,直面难题,积极回应百姓期待,让国家的大政方针顺利落地。
河南省民权县龙塘镇吴堂村党支部书记吴金成被人称作“傻子书记”。2007年,吴堂村土地流转、小块土地并大块期间需要移坟,许多村民想不通。吴金成带头先移自家的祖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4天时间就完成了集中移坟,腾出土地78亩。“作为基层干部,必须要有些‘傻气’, 没有‘傻’就没有公平,没有‘傻’就没有和谐,没有‘傻’就没有发展!”
“中国有众多基层干部,基层干部违法犯罪只是个别的,决不能因此就否定整个基层干部群体。”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辛向阳指出,“尽管压力大、困难多,但我接触到的很多基层干部都是在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想方设法为群众谋福利的。”2013年5月,《人民日报》委托有关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影响基层干部形象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分别有81%的基层干部、75%的群众和67.52%的网友选择此项。这一结果提醒我们,应理性看待基层干部群体,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记者 孙忠法)
![]() |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