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围绕“双强”目标

浙江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

2013年12月20日13:5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浙江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

多年来,浙江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努力实现“选任有多种渠道、培养有务实措施、管理有可行制度、待遇有合理保障、进步有发展空间”的“五有”目标,取得新的进展。

深化事业选人制度,努力选拔“双强”型带头人

立足浙江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旗帜鲜明提出推选“服务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特别是要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配强。

高度重视农村后备人才开发。早在去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浙江省就着眼筹备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要求各地集中开展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储备工作,确保每村有2-3名后备干部。各地普遍通过公开选拔、群众推优、组织推荐等方式,重点从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在外创业能人、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复转军人中选拔一批“双强”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进行重点压担培养。

大力推动在外务工经商人才回归。结合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的“浙商回归”工程,要求各地注意从那些在外务工经商的“双强”型人才中物色村干部苗子。县乡领导主动上门邀请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奉献精神、能创业致富、有志于回报家乡的在外创业能人回村参加换届选举。如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把党员企业家朱张金请回村任党委书记,朱张金利用自己企业的资源优势和管理模式,与华丰村联合成立浙江福地农业有限公司,远赴巴西进行农业投资开发,将收益投入到华丰新农村建设中,让全村农户都住进了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新建小区,老人每月领生活补助金,733户村民入股巴西农业项目走上了致富路。

全面推行“先晒业绩,后绘蓝图,再选班子”做法。换届选举前,乡镇党委全面开展届末考察,公开上届村级组织班子和村干部“三项承诺”兑现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指导各村制定今后3年发展规划和具体任务,组织候选人围绕目标和任务开展竞职陈述、创业承诺、辞职承诺,把党员群众的注意力从“选什么人当官”引导到“选什么人干事”上来,形成事业选人的良好导向。这次1547个试点村,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有创办企业经历的占38.1%,有外出务工经商经历的占28.2%,是农业大户、专业户或专业合作社骨干的占15.5%。

坚持结构服从功能,着力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

把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重中之重。村级组织换届中,重点选拔一批政治坚定、带富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公认、廉洁奉公的优秀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留任一批威信高、群众拥护、作出突出贡献的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吸收一批品行良好、带头致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做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尽可能提高班子中“双强”人员的比例。目前,全省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有连任多届、长期默默奉献、心系农村发展的优秀带头人,也有一大批年轻的80后、90后书记。

在有条件的村探索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对村规模较小、村委会主任无合适人选、村书记驾驭全局能力较强的村,积极推进书记、主任“一肩挑”。如金华市对人口300人以下的村鼓励实行“一肩挑”;台州探索村书记、主任“双向参选”,提高“一肩挑”比例。这次试点中,有142个村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占试点村的9.4%。

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和妇女参选。通过将大学生村官向后备人才缺乏村跨村交流、女大学生村官与村民委员会妇女委员专职专选相结合、积极搭建参选平台等方法,支持优秀大学生村官通过法定程序选进村“两委”。试点中,有197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占试点村大学生村官总数的31.7%。加大女干部的推选力度,坚持村民委员会妇女委员专职专选制度,另行选举时继续实行专职专选,确保村委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成员;按照优化结构要求,加强组织引导,进一步提高妇女进村党组织的比例。这次试点,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占29.3%,党组织成员中女性比例占12.9%,7%的试点村选出了女书记或主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