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干部,莫怕大器晚成

干部莫怕大器晚成 浙江安吉45岁以上干部焕发事业第二春

2013年11月07日15:42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干部,莫怕大器晚成

核心提示:

在县级的乡镇和机关,45岁就像一条约定俗成的年龄线,一般来说,科级干部,绝大多数在45岁之前就得“进步”。如果错过这一机会,意味着基本上退出“竞争者”行列。而在安吉,一大批45岁以上干部得到了格外关爱,在新的岗位上焕发青春和活力。

45周岁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胡立武算是“高龄”了。9月份刚刚试用期满,身为安吉县杭垓镇副镇长的他踌躇满志,迎来事业上的“第二春”。

近两年,像胡立武这样过了45岁才被提拔的“晚熟”型科级干部,在安吉有11人。数量虽然不多,却足以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

大龄提拔 老黄牛有春天

胡立武年轻时也曾“辉煌”过。

1967年出生的他,自1988年从浙江省驾驶汽校驾驶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县交通系统工作。1992年,25岁的他担任孝丰镇运管站站长,是当时县交通系统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之一,被视为冉冉升起的“新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颗“新星”一直到去年,仍然没有跨入“副科级干部”这扇门,“星光”逐渐黯淡。

“虽然他工作成绩一直不错,但是由于学历和专业所限,理论水平和文字表达等能力较弱,在多次民主推荐中一直很难‘冒’出来,迟迟得不到提拔。”县委组织部干部科负责人表示。

胡立武自己也一直耿耿于怀,曾5次参加干部公选都没有胜出。20年来,身边的一些同事甚至下属,都陆续得到提拔,而他一直辗转在多个中层岗位。尽管如此,他仍然默默尽职尽责地工作,曾经被评为省交通系统“十大执法标兵”、安吉县优秀共产党员等,是同事眼中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的“老黄牛”式干部。

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12月。当时,安吉县集中选派一批干部到村任职,当时还是县交通局公路管理段副段长的胡立武,被派到安吉西部山区镇——杭垓镇杭垓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在一些人看来,下派的村党支部书记,干好干坏关系不大,反正到时候就拍拍屁股走人。而且,下派的村大多是经济薄弱村或矛盾复杂村,“不好弄”人人知晓。但胡立武却不这么认为:“既然组织让我去挑这个担子,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干好。”

胡立武没有食言。短短两年,他把杭垓村从一个负债2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不到10万元的“烂摊子”,发展到如今债务基本化解、集体收入达30多万元的“小康村”,让人刮目相看。

2012年9月,他成了杭垓镇年龄最大的副镇长。

“亲戚朋友和同事都为我高兴,一些人甚至因此有了奋斗的动力:你看,只要好好干,像胡立武这样的大龄‘老黄牛’也会有发展机会。”胡立武感慨道。

据安吉县委组织部统计,近10年提拔科级副职的311人中,其中45岁以上32人,占10.3%。

“一般来说,县一级的副科级干部,以45岁以下、尤其是35周岁左右的‘青壮年’为主力,有的地方组织部门把45周岁作为一条约定俗成的‘线’,如果过了这条年龄线还没有提拔,基本上就没戏了。其实这是不合理的,60岁才退休,过了45岁不仅提拔不了,还要下课,剩下10多年就这样干耗着,不但打击了一批干部的积极性,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安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德清表示,年龄不是问题,组织部门用人要大胆突破年龄的框框,只要是会干事、想干事的,都要给他舞台。

这话说到了胡立武们的心坎上,相比较一直沐浴在“阳光雨露”下的青壮年干部,这批“晚熟”干部更需要关爱。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