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
50多人智囊团鉴人识人
命题的另一个源头是智囊团,由各行业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人才素质测评专家组成的北京双高测评专家委员会,共计50多人。
每次公选命题,都要从50多名专家中抽取一批集体命题。比如蒋良参与的这次“80后”公选,专家们针对“80后”的特点,设计了“微博实名制条例”、“苹果手机、iPad的商业模式分析”等题目;针对“80后”的弱点,在行政行为规范能力方面,还专门设计要求考生给上级领导写一份“请示”。
2008年后,北京公选笔试全面改观。考卷分为党务、一般行政、财政金融、教育、群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执法等八大类,题型加入了案例分析题。主观题题目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同时变化的还有公选面试。开始采用半结构化面试。除一道公共题是提前命制好的,其他问题都要按照面试要素要求,由考官现场随机提问。
2011年全市公选中,在市信访办副主任职位的面试中,考生被问到如何看待“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袁方说,面试考题变得犀利、专业,充分体现出“干什么考什么”特征。
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郑默杰曾当过两次评委,她认为,公选面试要追求人岗匹配度,要从考生的言谈举止、回答问题的角度、解题的方法路径,看出考生是从书本中找答案,还是日常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能力,她说,气场激扬、表现外向者,未必取胜;内敛、低调,乃至于举止有习惯性小动作的考生,也未必出局,“看的是内涵、综合素质、还有发展潜力。”
趋势
优中选优二三名也有机会
北京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说笔试、面试是大浪淘沙,那么组织考察就是优中选优,从成绩最优秀的3个人中,找出最适合用人岗位的人选。因此,总成绩第一名有可能落选,而第二名、第三名也不是没有希望上位。
他举例说,2010年公选的38个局级职位,当选者中有23人是“状元”,笔试、面试总成绩第一名,其余15人则是从第二名或第三名中产生。
“识人最难,如何运用现代化测评工具,依靠科学的测评标准体系,选出人岗相宜的人才,目前仍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袁方说。
袁方表示,明年准备再进行一次北京市领导干部素质能力调查,以不断修订和完善已有的领导人才胜任力模型,公选题库也将大范围更新换代。命题职类也将在目前党务、一般行政、财政金融等八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此外,还要将十几年公选积累的10多万个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比如去年笔试面试最高分和最低分,除以群体平均分数,得出两个方差区间,用以比较各年的差距,科学评测、科学命题,才有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虽然铩羽而归,但蒋良决定,下次公选,还要报名,因为“这是一扇公平的门”。
备考最核心的一条,本职工作干好,多学、多积累、多思考。 ——首钢副总经理孙永刚(2010年应考)
“人岗相宜”是公选考核的准则,备考必须结合报考职位。必须有自己的观点、见地,平时看考试,考试看平时。平时多干、多想、多归纳总结,才能考出好成绩。 ——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磊(2010年应考)
考题案例
2010年 “宏观统筹和身先士卒的关系,是让自己更‘忙’还是要让新的下属更‘忙’?”
2010年 论述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的“六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2010年 副局长如何在局长不在的情况布置工作?
2011年 某市出租车牌照的使用权限,从永远有效改为五年有效,牌照年使用费3000元,要求出租车司机一次结清5年牌照使用费15000元。结果导致出租车司机群体上访。如果身为该市主管交通运营的副局长,如何应对?
2012年 如果你是(规划委)房山分局副局长,从规划角度说,如何应对“7·21”暴雨灾害?(面试题)
(采写/记者 王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