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云组轩
2025年07月17日08:4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22
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重点产业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云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难点和痛点。为破解产业“缺才”困局,近年来,云南充分发挥地域区位、科研资源、生活环境、特色产业等优势,创新柔性引才用才,跨领域调配人才资源,采取选聘科技副总及产业导师、组建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选派金融特派员等举措,精准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推动创新成果和科技人才在云岭大地竞相奔涌,有力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创新柔性引才用才
校企合作 协同创新
云南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资源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导致高校院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不同程度存在。2023年,云南首次向高校、科研院所公开选聘110名人才到重点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从省内外企业公开选聘58名人才到省内高校担任产业导师,实行聘任制,聘期3—5年,每年在服务单位累计开展智力服务不少于3个月,用项目化方式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科技副总为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搭建了新舞台。北京大学教授张宁被聘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以来,联动北京大学与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在企业的支持下高效推进创新核药项目的研发。目前,他牵头开展的INR101注射液新药临床研究审核申请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核药研发这个炙手可热的赛道上,为云南白药的新兴产业布局下了先手棋。
产业导师为高校人才培养及校企合作开创了新模式。王建强不仅是企业家,也是资深专家。被聘为昆明理工大学产业导师后,他大力推动校企双方围绕稀贵金属领域技术开发与转化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不仅帮助学校构建起稀贵金属领域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全流程培养体系,还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就业机会,联合培养研究生40余名,近两年持续向行业输送复合型人才上百人。
目前,云南已选聘242名科技副总、144名产业导师精准服务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跨领域调配人才资源
精准服务重点产业
“针对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提出的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和花卉拍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产业服务团的11名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献计献策,给出了构建‘数字云花’平台的具体方案。”云南省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成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王继华自豪地介绍。
2024年,云南启动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组建工作,遴选10个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和10家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作为服务对象,精准匹配193名省内外院士专家组建了20个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深入产业一线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通过精准对接,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已帮助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引进36名高层次人才、1个高层次团队,开展技术培训278次,培训人才1945名,助力解决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引难题。
为了更好满足重点产业企业个性需求,云南还推动成立了专家人才政策服务团和金融人才政策服务团,常态化开展政策上门讲、意见上门听、服务上门办,搭建起产业发展与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的桥梁。
延伸金融服务链条
深化“政银企”对接协作
资金链是“四链”融合的关键一环,许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2024年10月,云南启动金融特派员试点工作,以在滇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保险机构、担保机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等为补充,选派金融特派员到园区、口岸、民营企业、农村和“融信服”平台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选派金融特派员,旨在探索形成引导金融人才聚焦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发挥作用的机制,进一步提升云南重点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云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首批552名金融特派员自选派以来,先后走访市场主体3.3万户、农民群众10万户,帮助市场主体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7300余个,提供金融政策宣讲和咨询服务1.8万次,实现落地贷款375亿元,有效促进金融服务更加普及、企业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坚实。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