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组织人事
分享

本领 | 秣马厉兵再出发

郝思斯

2022年06月07日08:2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前召开的全国驻村帮扶工作视频推进会显示,2021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轮换顺利完成,18.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56.3万名工作队员全部选派到位。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们如何跑好脱贫摘帽后“第一棒”?他们的工作遇到了哪些新的挑战?我们选取几名来自不同地区的第一书记,讲述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如何解决困难、推动工作、锤炼自我的故事。

如何稳住“交接棒”,赢得村民信任?

走村入户绘出三张图

“去之前做了不少功课,上一任书记给我介绍了村里情况,把他的驻村心得‘倾囊相授’。组织上有培训,我自己也找了许多资料,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地理等特色,心里大致有了底。”2021年11月,杭州师范大学“85后”沈桦来到了淳安县石林镇千岛湖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从城里到村里,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村工作有哪些?如何开展群众工作?前任书记带领全村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树立了榜样标杆,如何接手?这些全新的课题令初入农村的他有些担心。好在杭州市委组织部和农业农村部的培训以及前任书记的“传帮带”,为他尽快适应“角色”提供了不少帮助。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顺利完成交接是保障工作平稳运行、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在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一些地区通过结对帮扶、“导师制”等方式,确保交接顺畅。

来到千岛湖村的第一天,沈桦就拿着地图,让村书记带着自己沿村界走了一圈,了解村财务、产业、人员等情况。接下来,又花了1周时间访完村干部和低收入农户,3周时间访遍村里群众。白天村民不在家,就晚上再去,平时碰不到,就周末再去。

“通过走近不同身份的村民,从不同角度了解村情,信息会更真实更全面。”沈桦向记者展示了他手绘的村情图。图中,沈桦结合走访情况,对全村各户家庭类型、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整理。尽管画出的线条歪歪扭扭,但村情村貌和每家每户愈发清晰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村入户、整理档案、熟悉政策,沈桦很快对全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在村情图的基础上,又画出了民意图、共富图,也逐渐对下一年工作有了思路:“下一步要从稳帮扶和稳产业两方面下功夫。要对低收入农户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同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盘活闲置茶厂、木业厂等地块,发展以倾境为首的民宿集群……”

融入,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课。

在如何与村民打交道上,沈桦积累了不少经验:“首先通过唠家常打开话题,掌握家里家庭收入、子女情况、对村工作态度等信息。要用好村民名片册、驻村日记、走访记录本这‘三宝’。对老人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等弱势群体,我常帮他们干些农活,例如采茶叶、砍毛竹、劈柴,或是销一点土特产……”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干起,在帮助村民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他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现在村民看到我,都会老远就招呼‘小沈书记来了,快来屋里坐’。”几个月驻村下来,“小沈书记”也变了,没有了刚来时的羞涩,走到哪里都能和大家唠上几句。

“一位老大爷的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其实我们老百姓吃穿用基本都能满足,也不要求政府给什么条件,但是你今天能来看我,我非常高兴’。就是这句话让我更有动力、更沉下身为村和村民做事。”沈桦感慨,到了基层,与乡亲们接触多了,才能总结出这些经验,也才能更直接地感知人心。脚上没泥走路飘。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以前缺少的基层经验这一课,在实践中补齐了。

如何打通堵点,让产业见效益?

田间地头成了直播间

“来之前听说草庙子村是远近有名的‘花果山’,有万亩榛园、万亩果园、万亩林园和千亩药园,这么多产业,为什么会是集体经济薄弱村?”

2021年7月,马小涵被选派到吉林省永吉县草庙子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后她发现,虽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果园,鲜果产量大,可就是卖不上价钱。有时果子滞销,村民们宁愿让其烂在地里,也不找销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实现长远富裕。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很多贫困村脱贫摘帽,有力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但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导致目前部分地区产业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

驻村第一书记自身优势明显——懂政策、知识广,还有派出单位的支持。当这些优势与驻在村的资源优势碰撞,往往能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作为草庙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小涵迫切希望村庄能够迎来产业升级,让村民真正依靠水果和大榛子致富。她是永吉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队长,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多年的她,凭着此前多岗位工作经验,开始分析现状和对策:“要统一品牌,就要统一注册商标、统一标准,包括统一收货、统一发货、统一物流、统一配送,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条。”

如何让村里的品牌走出去?马小涵决定尝试直播带货。在好不容易借到直播设备、谈妥物流后,却在货源这里碰了壁——村民们一听线上直播卖货就纷纷摇头:“直播一单两单能卖多少,还不如直接交给果贩子”……

“全村果品总产量达几百万公斤,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品种繁多,品质也不尽相同,想统一市场,集体营销,一定困难重重。此前村‘两委’班子曾经带着村民发展产业,却半路夭折,大家都亏了钱。面对一个新来的第一书记,不信任是应该的。”在走访询问中,马小涵渐渐明白村民们选择观望的原因。

既然不能立即达成一致,马小涵决定分批来,自己先试点营销。她买了一辆小电动车,凌晨三四点就出发前往山上果园走访,学习果品鉴定、果子成熟期等专业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真诚打动了一些村民,一位大姐首先表示:“那咱就一起试试吧。”

8月中旬,村里第一批果熟了,马小涵正式开始直播,两天就卖出了700多单。几个月下来,村里果品不仅售价提高了,销量也越来越多,当初不怎么看好线上销售的村民纷纷找来加入。后来,她不仅帮村里,还帮县里卖果。当了几十年种植户的村民们这才发现,原来果子也可以按小精包装出售,也可以这么赚钱。

如今,草庙子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已经建立,村里水果的商标也在注册中,收果、物流、售后等鲜果产业链条已经形成。马小涵又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业,想要通过直播让更多人知晓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知道这里的金红苹果、大榛子,做好采摘、旅游、民宿等生意。

“最开心的时候是离老百姓最近的时候。”当被问及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理解,马小涵说:“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啃下了最硬的骨头,他们让我由衷敬佩。同时,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无止境,乡村振兴的工作同样任重道远,成为‘第一棒’是我的幸运。每天看到村里果子产量多了,卖上了好价格,老百姓的幸福感我切身体会得到。能为他们做些事情,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成就感的最大来源。”

如何建强堡垒、培养人才?

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今年春节期间,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老百姓自发组织了一场“村晚”。演出现场,苗族芦笙舞、板凳拳舞、打鼓芦笙舞、苗族竹笛等传统节目精彩连连,台下掌声不停。

“习近平总书记来化屋村一年多,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这台‘村晚’节目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是村民自发表达喜悦和对党的好政策的感激。”化屋村驻村第一书记常开林介绍。

乡村振兴路上,基层党建成为重中之重。村党组织给力,发展的精气神就足。强基固本、建强村党组织是摆在驻村第一书记面前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村“两委”班子建设要持续加强,把能干事会干事的“当家人”选出来;另一方面,要发展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荒”。

“2021年5月6日化屋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组建以来,我们在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留下一批活力强劲的村集体合作社、留下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乡村治理体系上狠下功夫。”常开林说。

村子治理水平要提高,班子得先强起来。来到化屋村后,常开林就着力推动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协调制定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严格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动党支部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议高质量开展……一系列组合拳下来,班子战斗力大大提升,发展思路随之清晰。

一边帮助规范支部组织生活,一边积极协助村党组织培养年轻人,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杨秋阳是从化屋村走出去的大学生。2021年7月,化屋村的乡亲们发现,那个离开化屋整整25年的苗家小伙回来了。

“我们结对帮扶后备干部2名,分别为杨秋阳和杨国美,村‘两委’选举,杨秋阳当选村委会主任,杨国美当选村委会副主任。村‘两委’结构实现两升一降,即学历提升、工作能力提升、年龄下降。”常开林告诉记者。

在村里跟岗学习5个月后,2021年12月,在化屋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乡亲们把票投给了杨秋阳。他们希望这个从化屋苗寨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带领大家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积极动员思想先进的杨文丽、杨国美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化屋村党支部有党员40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23名,45岁以下青年党员30名。考察13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常开林介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也提振了。

一年来,常开林与村“两委”协调配合,既主动担当,又不包办代替,齐心协力建强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村党支部,带领化屋村一步步实现由内到外的美丽“蝶变”,一些曾经外出务工的人也开始选择返乡就业创业。有了强劲的组织和持续的人才,就有了一支永远不走的乡村振兴队伍。

从摆脱贫困到走向振兴,如今,广大农村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呈现出光明的前景。如今,接续奋战在乡村振兴最前沿的驻村第一书记们,正写下一个个崭新的、充满泥土味的故事。

乡村振兴要上好“田间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有哪些变与不变?驻村干部如何在乡村振兴一线成长成才?记者就此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宋丽丹。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你认为为何要建立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

宋丽丹: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广大驻村干部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建立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首先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要做好巩固这篇文章,防止因病、因灾返贫。所以,党中央一再强调“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落实这“四个不摘”,队伍稳定性十分关键。其次,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因此驻村干部这支队伍不仅不能撤,还需要长期坚守。哪怕将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我们也还需要向农村派出一定的驻村干部,作为干部基层学习和锻炼的学校和舞台。

记者: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有哪些变与不变,迎来了哪些新的挑战?在您看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当好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要具备哪些能力本领?

宋丽丹:对比2021年5月印发的《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和2015年印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可以看到对派驻主要职责任务的表述上有些许差别:建强村党组织、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三项大职责基本不变,但是目标、工作重心和要求发生了变化,比如职责由“推动精准扶贫”改为“推进强村富民”,聚焦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简单地说,脱贫攻坚的重点在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难点在于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中驻村工作的一大转变是要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主要形式就是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县委统领县乡村三级联办合作社,逐步推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有机融合,构建“城乡新型集体经济”新局面,城乡居民就都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当前驻村干部最需要在加强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领导农民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提升本领。当然,村民生活变了,工作重点变了,质朴纯粹的基层情怀不能变,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能变。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求驻村干部能够发挥“五皮”作风——硬着头皮、厚着脸皮、饿着肚皮、磨破嘴皮、走破脚板皮。农村的工作比较复杂,学会做群众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您认为驻村干部应如何在一线提升自己?

宋丽丹: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农村工作,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他曾说自己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学,也曾多次谆谆叮嘱青年人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

农村是历练品行、磨砺意志的宝地,是青年人茁壮成长的重要一课。驻村能让坐在办公室的干部更加了解基层,很多道理只有在一线真正和群众的接触中才能明白;驻村也让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有了新的生命力。例如,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怎么说服群众配合?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够帮助村民们过上又富又美的生活,如何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乡村工作无小事,但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通过破解一道道难题,理论上的“该不该”才能转化为实际中的“能不能”,以看得见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

驻村干部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要杜绝“镀金”心态,真正扑下身、沉下心,转变作风,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把农民朋友作为老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上级党委也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一线的驻村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

(责编:彭静、王欲然)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