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
2016年09月18日09:4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1 舆情综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舆论场的强烈反响。《意见》聚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每一条具体举措,都剑指“带病提拔”的“病灶”,融指导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突出务实管用,获得各方好评。
有舆论指出,《意见》与干部任用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以及能上能下规定配套,共同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闭环系统,进一步扎紧了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的笼子。这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背景下,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又一得力举措,对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2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之网越织越密
近年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竞争性选拔意见、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等。这次出台的《意见》更是获得了各方的不断“点赞”,称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再添“利器”。
《意见》突出干部的任前把关,织密识别“过滤网”,堵住干部“带病提拔”疏漏环节,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筑起了“防火墙”,使管党治党的要求和举措更具体、更直接,制度“笼子”越织越密、越扎越紧。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意见》的制定颁布,又补上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关键一环,让这张制度之网更加严密,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了。
3 抓住了责任这个“牛鼻子”
《意见》的第一部分便是落实工作责任,新华社、《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媒体解读称,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在向上级党组织推荐上报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廉洁自律情况时要签字背书,这一制度抓住了责任这个“牛鼻子”,将有力地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签字方式虽简单,但签下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承诺。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探索试行这一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家反映,这是一个有效、管用的好办法,有利于强化和落实责任。
有权必有责。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吴海红认为,提名推荐责任追究,是保证提名质量、防止“带病提拔”的关键措施。
4 把问责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建议,要严防用人失察,防止“带病提拔”,就要坚决扬起“问责鞭”,倒逼“伯乐”守好责任田。
要建立健全干部“带病提拔”问责机制,对领导不力、把关不严、考察不准、核查不认真,甚至故意隐瞒、执意提拔,造成干部“带病提拔”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凡因干部“带病提拔”造成恶劣影响的,连续出现或大面积出现干部“带病提拔”情况的,要首先追究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同时,还要坚持逐一检查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和重要情况,精准甄别责任,对“带病提拔”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实行“一案双查”,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坚决打掉“伯乐”失察失准皆无责的心理,形成从严监督的政治生态。
5 网民建议强化追责倒逼责任落实
“带病提拔”一直是网络舆论场比较关心的话题。抽样统计发现,网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88%的网民认为,“带病提拔”的根子在于个别地方一把手用人权力过于集中;72%的网民表示,选任工作政策执行“跑冒滴漏”,是出现“带病提拔”的关键因素;65%的网民称,《意见》以“落实工作责任”打头、以“严格责任追究”兜底,就是要抓住责任这个“牛鼻子”,让选人的人主观上不敢任性、不敢懈怠、不敢徇私;47%的网民强调,只有强化事后追究,才能更好地倒逼责任落实,才能将“带病”干部“拒之门外”;24%的网民建议,《意见》的落实,需要依靠审计、信访等多部门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来加以完善和运用。此外,还有9%的网民表达了其他观点。如有网友提醒道,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识别干部,到群众中去考察,才能知道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到底有多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
◎链接
部分地方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有关规定
1.江苏省《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五项规定》
一是干部凡提拔必抽查个人有关事项,不如实填报或隐瞒不报的,不得提拔任用;二是实行全程纪实把好任用过程关,将干部档案任前审核作为干部选任必经程序;三是拟提拔人选征求纪委意见,由上会前提前到考察对象确定后;四是群众反映线索内容具体的,一律要核查形成结论;五是凡是“带病提拔”的都要严肃进行倒查问责。
2.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倒查实施办法》
“带病提拔”倒查主要包括以下事项:选拔任用干部的条件、资格和执行程序、纪律等是否符合《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选拔任用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是否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选拔任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履历和档案造假等问题;选拔任用过程中,如有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反映,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查核处理;其他需要调查的问题。
相关专题 |
· 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