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广西贵港市委组织部干部三科科长李德胜和干部张鹏在港北区政府跟有关干部谈完工作后,又来到了港北区副区长办公室门口。
“李科长,来之前都不打个招呼?”副区长罗觉珉从办公桌前站起,迎了出来。
“最近工作怎样?新岗位还适应吧?”李德胜笑着问。
2015年11月,罗觉珉从贵港市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委到港北区政府挂任副区长。他不知道的是,这次谈话聊天,其实是对他的一次调研考核。
去年以来,贵港市委组织部创新干部日常考核方式,针对以往不提拔不考察、考察只是简单“印证”的问题,专门出台了《调研考核办法(试行)》,将干部的工作推进情况、工作创新等情况记录在《贵港市调研考核纪实表》,作为评先评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方式,调研考核融入日常调研工作,有检查工作、听取汇报、问卷调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一般不打招呼、随机性强,在常规的工作了解、座谈交流中就能“顺便”完成。这种考核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在不知不觉中就为干部画了像,并在干部选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6月,贵港市某局1个副处级岗位出现空缺。民主推荐公认度较高的两位干部,经考察了解,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工作业绩不相上下。考察组拿出日常调研考核材料对比发现:调研中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其中一位同志综合协调能力、亲和力更强,更适合工作需要。综合分析后,这名干部获得提拔任命。
“这些情况在常规的干部考察中是不太能掌握的。一是时间短;二来考察时,干部群众都会猜测组织的意图,各种考虑较多,往往不愿说真话。平时的调研考核目的表现不明显,谈话比较放松,一些干部的细微差异就可以体现出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薛海源说。
除了随机性的调研考核,贵港市还定期对市管干部进行问卷调研,问卷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等六方面情况。问卷调研坚持知情度、关联度原则,领导干部的上级、同事和直接下级等列为问卷的主要范围。有这样的考核,不想平时出工卖力、只想“关键”时刻“表现”的干部就“露馅儿”了。
2015年9月,贵港市某局副局长被调整为副调研员后,不服气地找市委组织部质问。有关干部拿出一摞日常调研考核材料,说:“这是调研考核纪实表,70%的人评价你实干不足,分管工作成绩较差。”这位干部一下子蔫儿了。
调研考核还消除了有些干部“平时埋头干事,提拔时被埋没”的疑虑。2014年,贵港市覃塘区委办副主任蒙鑫淼,被组织安排负责推进覃塘区莲藕产业示范区建设。“区委办副主任搞农业示范区,是不是不务正业?项目刚启动,任务重、难度大,会不会吃力不讨好?”他曾有过疑虑,“但区委组织部领导经常到示范区和我谈心,我心就定了。”
一年多的攻坚克难后,项目圆满收官。2015年4月,蒙鑫淼被提拔为覃塘区覃塘镇镇长。“以往,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跑的,现在,只要有为就不愁无位。”
除了常规性的调研考核,2015年11月,市委组织部派出调研组,对5个县市区及市直80多个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突出问题导向,提前将调研对象的述职材料、民主生活会个人剖析材料等发给调研组熟悉,摸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谈话了解,更直接地掌握实际情况,为换届工作做好准备。
2015年以来,贵港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姬锋三次收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调查问卷,“这种常态化的考核,对领导干部是压力,也是动力。”
“调研考核重在平时、重在日常,实打实、真对真,有力促使干部改作风、增压力、强动力,干部更崇实干、更善创新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了!”贵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壮说。(记者 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