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注重辩证思维,改进区、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分析办法,提升实绩考核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目标导向,要发展但不唯GDP。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既重当前更重长远,从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发展环境4个方面共设置23项指标,全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淡化GDP总量指标,代之以“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等指标,更好地反映群众在发展中得到的实惠。加强底线管理,设置“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社会安全指数”、“地方政府债务率”等指标,将群众关心的饮用水、PM2.5、社会治安、政府负债等纳入其中,引导地方领导班子妥善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发展与民生的关系,统筹推进科学发展。
因地制宜,要均衡但不左右一般齐。审视区域特点,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设置个性化考核指标。重新调整了原有六城区、萧山余杭、五县市三个组别分类,将淳安县作为“美丽杭州”实验区单列考核,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对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三个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鼓励当地结合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将“十大产业增加值”、“文明城市测评得分”等具有杭州特色的指标纳入考核,引导各地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
简便易行,要系统但不搞繁琐哲学。搞好顶层设计,在构建系统完善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细化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对指标体系、过程监管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制定具体工作规范。突出便利性,所有指标均在部门常规统计指标中选取,再进行综合设置,避免另起炉灶,减少数据采集工作量。突出操作性,所有指标全部实现量化,并严格按照既定的数据收集、使用和甄别流程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独立性,坚决防止出现“数字升官,官升数字”倾向。
综合分析,要结果但不一次论成败。坚持辩证、历史、全面地分析干部。结合实绩分析,定期进行综合研判和风险评估,运用民主测评、谈话了解、查阅走访等方法,参考年度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民主生活会和巡视意见反馈等材料,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全面“体检”。建立政绩考核档案,将年度实绩分析情况、考核结果和评定等次归档备案,逐年积累,前后对照。加强对实绩分析结果的综合运用,把分析结果与评比表彰、班子换届、干部激励挂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讯员 吴斌 黄平)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