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指出,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加强干部监督,大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从政环境,更好地管住人、选好人、用对人。为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本报特邀部分组工干部和领导干部,分别从如何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监督、如何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如何解决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问题、如何以好作风抓好干部监督工作等方面,开展系列话题讨论。今日刊登第一期,敬请关注。
1、谈心谈话怎么谈才能有针对性有实效?
江苏溧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佩:谈心谈话要真正发挥其不寻常的功效,关键要在话外下足功夫,也就是要在谈话前找准切入点,确定侧重点,并在谈话后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谈话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查阅干部档案、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考察考核材料等,通过多方面信息的整合,根据谈话的不同对象和目的,确定不同的话题,以此作为切入点。与新提拔的干部谈话,要侧重于工作要求和纪律约束;与班子成员谈话,要侧重于工作现状和发展思路;与面临退休的干部谈话,要侧重于工作肯定和情感关怀;对主动上门的干部谈话,要侧重方法传授和心理疏导等。要在谈话后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找到联系点。如某单位有多人参加谈话,可从高度、角度、立场、看法的差别中分析出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如单独谈话,可通过平时侧面了解、相关材料分析和本人谈话内容相互印证,了解谈话人的真实想法及有效信息。
重庆市秀山县委组织部 印宁伟:将谈心谈话制度化,分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主动与分管人员谈心谈话,从系统性、延续性上保障谈心谈话效果。分管人员遇到提拔任用、重大事项等情况主动找分管领导谈,便于领导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为分析研判打下基础。领导分工划片,根据工作分管,由分管领导牵头“一竿子插到底”,避免“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情况发生。坚持一个标准衡定,始终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来保证谈心谈话质量。谈话中认真听取意见,深挖问题“根源”,谈话后仔细梳理分析,及时解决问题。给每个谈话对象建立台账、开好“病历”,明确整改目标,提出整改意见。
2、如何运用巡视成果?用在哪些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宁夏吴忠市委组织部 毛笑非:要把巡视工作这种不定期的“事后监督”成果,转化运用到干部监督常态工作中,激活干部监督方式,督促解决存在问题,提供干部选用依据。
要借鉴“巡视监督”方式,变“坐等举报”为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干部监督,通过督促检查发现重点问题,带动解决干部履职用权问题。要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措施共用的有效监督机制,及时向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反馈巡视发现的干部问题及线索,按照干部管理工作权限逐个查处整改。要用“巡视督改”代替“汇报整改”,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挂号”整改、“销号”落实。要将巡视成果作为干部考核、考察、评价、奖惩以及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态使用,客观公正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出评价,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河北张北县委组织部 张卫东:巡视成果的运用,一是要用在整改落实上。对于巡视发现的问题,要逐个研究,对症下药,实打实地落实整改措施,以巡视工作促进各项工作晋档次上台阶。要不定期地对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回访复查,对于假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要严肃问责,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要用在干部教育上。充分利用巡视成果案例,有针对性地加强警示教育,形成有效震慑,防止干部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三是要用在制度建设上,对于巡视发现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科学完善机制,从管理制度建设上及时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堵死管理监督的漏洞,达到管长远、管全局的作用。
3、如何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日常监督?
山东安丘市委组织部 辛董超: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四风”顽疾却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如何跳出反反复复的怪圈,笔者认为需要借活动之机,让群众监督更近一步。这就需要从制度上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政务公开“清单”,杜绝动辄以“机密”推脱的现象,主动公开干部个人事项、政务财务信息和群众反馈问题处理结果,打开权力“黑匣子”,让群众的监督有的放矢;要从心理上打消群众疑虑,一方面通过持之以恒地引导,让群众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主动地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表面上“笑容可掬”,暗地里依旧“我行我素”,必须一件一件地查验到底、办结彻底,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广西藤县县委组织部 黄甫篆: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认识成果、作风转变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推动干部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
要把活动中设置的意见征求箱、作风监督电话、民意表达电子信箱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常态化;把经常召开群众恳谈会,请群众进门提意见定期化;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面对面”接受群众监督制度化,拓宽干部监督信息来源。
要充分落实群众“四权”。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说的是一套,但是会后是否真正做到了讲话汇报材料自己写、出差住宿接待按标准、基层调研不走过场?只有充分落实好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才能检验干部是否真正言行一致,是否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
4、如何拓宽领导干部日常监督渠道?
新疆伽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范振江:要建立多层次的“监督圈”,有效强化干部八小时外的“盲区”管理。重点在酒店、宾馆、度假村等公共消费场所建立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监测点,公示监督电话,24小时接受群众对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情况的反映。强化组织监督,在重大节假日、维稳敏感节点等时机,组织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不定时采取电话抽查、单位检查等形式,全面掌握干部八小时外的活动。定期组织干部家属召开座谈会,让干部及其家属算清政治账、经济账、亲情账,常拉袖子、常鸣警钟。在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开通干部监督邮(信)箱,发动网民形成网络监督合力。同时,要将干部八小时外的现实表现,作为干部绩效考核、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形成干部监督的大氛围。
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委组织部 冷会昌:对新提任和调任重要部门、重点岗位领导职务的干部,任前由组织、纪检等部门主要领导进行集体谈话,明确廉洁从政的规定。把述职述廉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环节,并接受干部群众的评议监督。提高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改进审计方式,从以离任审计为主、任期审计为辅,逐步过渡到任期审计为主,任中审计、离任审计相结合。
建立组织约谈制度,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或群众的有关反映,进行了解和提醒。对因工作失误、组织纪律涣散、工作表现较差或犯有其他错误的干部实行诫勉。注重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营造浓厚的廉政教育氛围。
整合组织、纪检、检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干部监督特别档案,对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发现确实存在违纪问题的,及时予以查处,对情节轻微的进行批评教育。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