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遴选让基层优秀公务员脱颖而出
目前,很多地区开始推行公开遴选,以让更多基层优秀公务员到更高层次的平台上发挥作用。
笔者认为,公开遴选应增加进入面试考生比例,让更多的人进入面试环节,让更多拥有丰富实践经验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试题设置上要注意基层倾向,多设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主观性题目,让在基层“混日子”的公务员面对试题无话可说,从而使踏实肯干的基层公务员崭露头角。题目设置要注意灵活多变,尽可能减少培训班“速成模板”的实际作用,推动基层公务员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让公务员的流动渠道真正活起来。
——山东省安丘市委组织部 辛董超
莫让论资排辈堵住“上升”通道
随着基层公务员招录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来到基层,但是一些年轻公务员来到基层后并不安心工作,而是通过国家、省、市选拔考试离开本地。
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轻基层公务员认为在上升提拔上论资排辈,觉得发展前途较渺茫。只讲先来后到、论资排辈,即便是引进优秀公务员,进入单位后也会被贴上“新人”的标签,不肯及时给位置、压担子,其“黄金发展期”就会在“坐等”中丧失。这不仅不利于年轻公务员成长,更让有些年轻公务员看不到提拔的希望而采取其他方式走出去。要使年轻公务员扎根基层,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拓宽基层年轻公务员“上升”通道,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公认”的选拔机制,让他们感受到在基层同样有发展前途。在对公务员提拔任用时,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公务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基层工作经历年限作出明确规定,对缺少基层工作经历或经历年限不足的一律不提拔使用。
——江西省修水县委组织部 邱军
科学运用调任转任等交流手段
科学运用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等手段,促进公务员内外部流动,能够多方位培养和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较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推进事业发展。但实践中,不能简单地把公务员交流理解为工作岗位的调整,应尤其注重公务员交流的目的性。
一是“促”,要促进公务员个体成长。公务员的成长,除了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还必须经过多岗位实践锻炼。要让公务员走出“一辈子就干一个活儿”的框子,有机会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吸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是“激”,要激发公务员进取意识和工作热情。长期囿于一个岗位,整天做一些过于熟悉的工作,往往会产生惰性。岗位交流后,面对新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公务员内在动力会得到新的激发,精神面貌会发生很大变化。
——辽宁省抚顺市委组织部 孔垂金
建立基层公务员流动长效机制
基层公务员流动难、上升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畅通基层公务员流动渠道,建立合理科学的公务员流动机制,能够给基层公务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制度措施,如艰苦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双向流动的“硬杠杠”,基层与机关之间挂职交流的各项制度,企业与部门单位之间跨领域任职规定等,还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单位部门之间怎样衔接,流动时的管理、考核、提拔使用等。要通过建立完善基层公务员流动长效机制,创造出一个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内外交流渠道畅通的局面,更好的激励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
——湖北省保康县委组织部 黄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