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对人才问题进行了创造性地探索,他不仅是深谙用人之道、具有炉火纯青用人艺术的大师,而且在人才的培养、识别、选拔、使用、激励等方面有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干部人才思想体系。把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作为干部使用的根本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知人善任,就是要全面了解、正确把握、准确评价、恰当合理地使用干部和人才。在干部选拔使用上,毛泽东强调要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是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也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毛泽东主张,要在群众斗争的大风大浪中考验干部,在重大事件中和复杂环境中去识别干部。要对干部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经历和工作表现作全面历史的分析。若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就会是非颠倒,埋没人才,或者造成用人失误,损害党的事业。
毛泽东强调,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大胆放手地使用干部。早在1933年8月,毛泽东就指出:“人们常常叹气没有干部。同志们,真的没有干部吗?从土地斗争、经济斗争、革命战争中锻炼出来的群众,涌出来了无数的干部,怎么好说没有干部呢?丢掉错误的观点,干部就站在面前了。”他曾化用龚自珍的诗而大声疾呼:“我劝马列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此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教育全党要尊重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放开视野选人才。“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隙。”毛泽东在《资治通鉴》里读到关于三国重臣法正的记载时批注:“观人观大节,略小故。”他反对求全责备,使用干部不要求“完人”和“全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他们的工作,按照干部的特点组建领导班子,从而在党内外涌现出了一批叱咤风云的将才和治国理政的相才。
毛泽东主张要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早在1921年1月他就说过,“一个人,才有长有短,性情习惯有恶点亦有善点,不可执一而弃其一”。所谓用干部,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发挥长处是克服短处的最好办法。当然,对干部的要求和培养,毛泽东始终有一种全面发展的强烈期待和愿望,不过他深知,全面发展同时兼备各种特长的人才,通常情况下总是少数且不常有,只能相对地来看待和要求干部的全面发展,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通晓各方面的知识,只能在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中来追求全面。因此,毛泽东在七大阐述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时明确表示:“我们的选举,就应该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即不是从个人求完全,而是从集体中求完全,从对现实的学习中求完全。”
毛泽东在用人上崇尚真才实学,不以文凭取人,不搞论资排辈。他指出:“我们党如果没有广大的新干部同老干部一致合作,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选用干部“自然不能统统按年龄,还要按能力。”
毛泽东主张,要从群众中发现人才、选拔干部。他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他还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没有一大批这样的干部,工人阶级要求得解放是不可能的。”
(作者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安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