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新的时期,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要树立问题意识。脑袋里是否装着问题,是检验干部是否用心的重要标准。要存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要不唯书、不唯上、不搞经验主义,遇事先问“为什么”,再说“怎么办”。敢于在“已有答案”中思考问题,在“习以为常”中质疑创新。要存虑。要常怀忧党虑国之心,居安思危,保持发现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存思。行成于思毁于随。多思考工作中的不足,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
要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领导干部的人格、胆识和魄力的展示。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要把问题当成改进工作的“磨刀石”,对问题不藏、不捂、不掖,责任面前不推诿、问题面前敢担当,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准确提出问题,不道听途说,不添油加醋,提得正当其时、有根有据、实事求是。要找准“病灶”。领导干部不能习惯于当“甩手掌柜”和“二传手”,一定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问题和矛盾凸显的“第一现场”,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混淆视听的伪像,看清本质,抓住关键,查清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要长于解决问题。问题面前有没有办法,是检验干部有没有真本事的“试金石”。要开准药方。要坚持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认真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的建议,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及实际,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解题思路”。同时,善于从新角度去思考那些久拖不决的疑难问题,用新办法去解决发展中涌现的新问题。要建章立制。科学健全的机制是防止问题周而复始的坚强保障。对长期存在、反复出现、量大面广的问题,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用科学合理的制度管人管事,抽薪止沸。
(作者系重庆市垫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