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组织人事

考察谈话要把握好“望闻问切”

马春生
2013年08月05日16:0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考察谈话要把握好“望闻问切”

个别谈话是考察干部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为避免考察失真,考察人员要学会“望、闻、问、切”。

望”,就是看形色。谈话对象所反映的情况是否真实客观,作为考察人员,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色、察其心、知其思,让思想始终“跟踪”谈话对象,注意从谈话对象的神态举止和语气语态变化,甚至是肢体语言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

“闻”,就是听声音。要全面地听,不管所反映的情况考察组是否已经掌握,还是与已掌握的情况有所出入,考察人员都要认真听取并记录。要有选择地听,特别是与大多数相反的意见要多听,便于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听的非常规技巧,学会“正语反听”、“细言粗听”、“微言重听”。因为不同的谈话对象有不同的谈话心态,作为考察人员就要善于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零碎的谈话中听出“中心发言”,在欲言又止的谈话中听出“言下之意”。

“问”,就是提问、询问。考察人员要根据临场情况有效地进行启发、引导、询问,提高谈话的质量。找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谈,重点询问考察对象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找考察对象同事谈,多了解考察对象的平时表现、同志间关系等;找基层干部群众代表谈,侧重于掌握工作务实性和服务态度等。一般来说,在考察座谈进程过半时,考察人员已对考察对象有了初步了解,可以在后续的座谈中进行针对性提问,提高考察谈话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切”,就是去伪存真,切中主题。考察人员对获得的信息,要认真加以整理分析。对谈话内容的相互参照、相互印证,抓牢重点要点,厘清考察对象评价的主体框架。对座谈中反映的具体问题要认真核实,准确定性;对座谈中反映的敏感问题,更要慎重对待。如从中发现隐蔽问题的线索,要进行专题调查,弄清实情;对于那些情况复杂的意见和言论,要防止偏听偏信,要用联系的、全局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真正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责编:吴思瑶、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