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市级公务员公招考试昨日举行
渝中一岗位1∶1398竞争最激烈

■在凤鸣山中学考点,不少考生抓紧考前最后一点时间复习。

■一位考生神情严峻地查看自己的考试位置

■一位考生考前手拿参考书仔细翻看
昨日,我市上半年市级公务员公招考试举行。市公务员局发布消息称,报考今年上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的考生共58929人,全市44个考点有9828人弃考,总参考率为83.32%。
在江北区黄泥塝同创新村小学考场,记者发现考生中多了一些工人的身影。25岁的罗强是合川人,三年前到主城打工,是茶园工业园区一名装配工。“今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欢迎工人农民考公务员的消息,便买了考试书籍开始备考。”罗强告诉记者,虽然工人以前也可以报考,但对自己来说却是第一次,“只复习了两个多月,这次估计上不了线。”
据悉,我市上半年公务员实际招录1623人,平均竞争比例为1∶30.25,相比去年上半年公务员考试,竞争比例略有上升。在本次招录报名中,最热岗位是渝中区教委教育管理2,招1人,有1398人报名。这也是近两年招录中,单个职位报名人数最高的一次。
据悉,此次考试的成绩可在5月12日登录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www.cqhrss.gov.cn)查询。面试将在5月19日进行。(记者 冉文 记者 汪一阳 摄影报道)
分析
生活常识和人文关怀
或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本次公招考试的难度如何?记者采访了中公教育集团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李永新和中公教育重庆分校副校长龚国奎。
“本次考试科技部分的题量明显增加,但都是各学科的基本原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李永新分析,生活细节中的医学常识、物理常识,重大灾害的避险知识、隐形飞机知识等都是考察的范围,“这或许是今后命题的一个方向。”
此外,本次考察了10道数学运算,涉及利润、容斥、行程中二次相遇等问题,“计算不难,但要求考生具备比较全面的数学基础知识。”
龚国奎则认为,与往年相比,资料分析的考点更加集中,主要是增长和比重;命题题型不断推陈出新,提问方式蜿蜒曲折,体现了对知识考查从过去的简单了解到现在的深刻理解,注重了对考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测查。
“本次考试的申论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为切入点。我国工人数量庞大,本次申论考试选取这一主题,涉及面广,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人文关怀,这有可能是以后出题的一个新方向。”李永新说,纵观申论历年命题不难发现,本次申论考试仍沿用三题出题模式,分别为“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申发论述”,总体来说题量不大,题型较常规,对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
链接
四道行政能力题
看看你会不会做
昨日,相关专家从本次考试的试题中,挑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看看你会不会做。
1.计算题
某产品售价为67.1元,在采用新技术生产节约10%成本之后,售价不变,利润可比原来翻一番。问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多少元?
A.51.2 B.54.9 C.61 D.62.5
答案:C。解析:设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x元,根据题意可得:2(67.1-x)=67.1-0.9x,解得x=61,选择C。
2.文字理解题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不少人已习惯于浅阅读,这虽在所难免,其____也是明显的。浅阅读虽能够收获一些印象性的谈资,但____之中彰显的是浮躁心气,很难____为提升阅读者主体素质的扎实“文化准备”。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代价 走马观花 转换 B.局限 言谈举止 锤炼 C.弊端 浮光掠影 沉淀 D.影响 浅尝辄止 汲取
答案:C。解析:由材料“但……浮躁心气”可知,第一空应为负面的、不好的,选项D“影响”为中性,排除。选项A“代价”,语意过重。第二空,“但”针对的是浅读收获的谈资,而选项D“言谈举止”的对象为人,B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3.常识题
下列物品利用凸透镜透光原理的是( )。
A.近视镜 B.显微镜目镜 C.汽车观后镜 D.手电筒反光罩
答案:B。解析:近视镜属凹透镜成像原理,汽车观后镜是凸透镜的发散原理,手电筒反光罩属于凹面镜原理。故本题选B。
4.时政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翻番,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下列关于两个翻番表述错误的是( )。
A.到2020年我国GDP预计将超过2000年GDP的4倍
B.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收入预计能够实现倍增
C.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GDP翻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党的十八大首次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出了量化目标
答案:B。解析: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故本题选B。